蓝光影院 https://www.lgyy.cc 今日预览 今日重点>> 【机械-奥特维(688516)】王可:光伏串焊机龙头,打开半导体业务成长第二极 【计算机-金蝶国际(0268.HK)】何柄谕:企业级SaaS龙头,业务发展直上“云”霄 【电子- 法拉电子(600563)】王芳:新能源大势所趋,薄膜电容龙头充分受益 【煤炭】杜冲:行业复盘:策略思维看煤炭股——投资机会在哪儿? 研究分享>> 【地产】陈立:多地楼市政策继续放松,需求侧刺激有望带动供给侧复苏 【医药-药明康德(603259)】祝嘉琦:上海地区业务基本恢复,维持Q2及全年指引不变 【食品饮料-中粮家佳康(1610.HK)】范劲松:成本管控优异的全产业链弹性标的 【农林牧渔】范劲松:中泰农林牧渔周观察之粮农组织预计粮食问题或持续至2023年 【化工】谢楠:石化行业点评:欧佩克+加速增产,执行效果有待观察 今日重点 【机械-奥特维(688516)】王可:光伏串焊机龙头,打开半导体业务成长第二极 光伏串焊机龙头企业,业绩表现亮眼。 光伏组件串焊机绝对龙头,全球市占率约70%。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产品包括晶体硅光伏设备、锂动力电池设备、半导体设备。2021年公司在光伏串焊机领域全球市占率约70%,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同年,公司获得无锡德力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首批铝线键合机订单,半导体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2022年4月,获得通富微电批量订单,键合机国产替代正迎来加速实现。公司单晶炉性能优良,目前在手订单超4.4亿元,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极。 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盈利水平不断提升。2017-2021年,公司营收CAGR为37.92%,归母净利润CAGR为90.79%,业绩快速增长,同时盈利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原因是公司占比超过80%的光伏设备业务增长较快(2017-2021年收入CAGR为35.28%)。展望未来,在光伏和锂电业务稳健增长的基础上,半导体业务有望贡献较大弹性,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可期。 光伏设备行业:国产设备高速增长,技术迭代拉动串焊机设备需求。 光伏产业链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技术迭代拉动串焊机设备需求。我国形成了从硅料、硅片、组件到系统集成和应用的光伏产业体系,基本已实现国产化替代。同时,伴随着多主栅、硅片尺寸、N型电池技术迭代,组件端的串焊机设备需求有望提升。 2022年奥特维多主栅串焊机订单收入增量可达16亿。根据PV Infolink的数据,2022年全球组件产能有望达到580GW,新增产能约为120GW,单GW的串焊机改造成本为1900~2000万元,奥特维串焊机市占率有望达到70%左右,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多主栅串焊机订单收入增量可达16亿元。 半导体设备行业:行业景气度高,键合机设备国产化需求有望释放。 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封测设备亟待国产化。2013年至2020年,我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逐年增加,2020年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87亿美元,同比增长39.0%,景气度持续向好。目前封测设备由国外厂商主导,国内厂商正在积极布局。 键合机进口替代空间广阔,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19亿元。2021年我国键合机进口额为15.86亿美元,我们估计2022年键合机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19亿元,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奥特维受益于“政策+资金”支持,而且其键合机设备与国外设备相比在价格、性能、交货期和服务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有望充分实现进口替代。 公司层面:平台化布局发展,加快向半导体测封领域渗透。 平台化布局+客户优势,有助于产品衍生与推广。目前公司在光伏、锂电、半导体领域均有产业化布局,正在向平台型企业发展。并且公司与隆基、晶科、晶澳等众多优质厂商建立了合作,体现了公司较高的知名度与可信度。公司有望充分发挥其平台、客户优势衍生新产品,同时对光伏多主栅串焊机、单晶炉、硅片分选机、铝线键合机等核心产品进行推广。 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上调,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公司于2022年公布股权激励计划,拟向848名激励对象授予85万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为以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3/2024年扣非净利润增长不低于50%/100%/150%。股权激励将核心员工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保障公司业绩增长。并且相比于2021年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此次激励计划将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目标上调至4.8/6.4/8.0亿元,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定增+研发投入,不断巩固科技创新优势。2021年公司定增5.5亿元用于投资高端智能装备的制造,布局研发满足230mm硅片尺寸、薄片化以及TOPCon/HJT电池片的串焊机、硅片分选机系列产品等。同时。公司围绕核心主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Q1研发投入0.46亿元,同比增长46.47%),成果丰硕,竞争优势不断得到巩固。 键合机自主研发程度高,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公司加快向半导体测封领域渗透,铝线键合机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具备高稳定性、高精度、高效率的特性,市场竞争力强。2022年,公司获得封测领域龙头企业通富微电的验证背书,键合机技术实力被充分认可,同时首次实现批量订单落地,未来有望进一步开拓更多潜在客户,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风险提示: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不及预期;多主栅串焊机订单增量测算不及预期风险;半导体设备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计算机-金蝶国际(0268.HK)】何柄谕:企业级SaaS龙头,业务发展直上“云”霄 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行业领军企业,引领企业级云服务市场。公司前身深圳爱普成立于1991年,率先推出财务管理软件,打破外资财务管理软件的垄断。公司从财务管理软件开始,经历ERP、企业云服务时代,现在正迈入EBC时代。经过30余年耕耘,公司能为大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完备的数字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业务包含传统ERP及云服务业务:传统ERP产品主要包含EAS、KIS、s-HR以及中间件产品;云服务产品包括企业级PaaS平台、大中小微企业SaaS解决方案及行业SaaS产品。2021年公司云服务收入达27.58亿元,占比高达66.1%,贡献公司绝大部分营收。根据IDC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公司连续16年稳居成长型企业应用软件市场份额第一,连续4年在企业级应用软件SaaS ERM和财务云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公司产品及服务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引领国内企业级云服务市场发展。 云服务产品生态体系丰富,经营指标优化,公司云战略加速推进中。经过多年的研发创新,公司已经构建了丰富的云服务产品生态体系。云服务可分为企业云、小微企业财务云以及行业云。企业云涵盖苍穹、星瀚、EAS Cloud 和星空,主要满足中大型企业的数字化管理需求;小微企业财务云涵盖星辰、精斗云、KIS云,主要满足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管理需求;行业云主要包括云之家、车商悦、我家云等产品,满足特定行业个性化需求。企业云服务收入2014-2021年复合增速高达73.6%,小微企业财务云及行业云2018-2021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3.1%和27.7%,多条云服务产品线均实现高速增长。2019-2021年ARR分别为6.33亿元、10亿元和15.7亿元,年复合增速约为58%;2018-2021年云业务合同负债分别为2.98亿元、5.43亿元、9.97亿元和17.13亿元,合同负债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从续费率上来看,近几年星空客户续费率基本上维持在90%以上,2021年更是高达98.6%,表明客户对公司产品认可度极高。整体而言,公司云战略加速推进,经营情况良好。 信创+云化,新形势赋予公司业务发展新机遇。在目前大形势下,政策加速推进信创行业发展,并且中大型企业也清晰认识到信创企业管理软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而在高端ERP市场,海外企业市占率高达64%。据测算,信创ERP市场容量有望达千亿量级。大型企业的信创需要将释放大量的市场机会。另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利好政策刺激,新冠疫情催化企业加速上云等因素刺激企业级SaaS市场发展。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达538亿元,未来几年行业增速超30%,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04亿元。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将达千亿量级。公司凭借在信创及云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有望加速推动公司业务迎来新的发展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0.71/63.96/80.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1/-2.45/-0.4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3.5%/64.0%/65.0%。我们选取用友网络、明源云、金山办公作为可比公司,根据最新收盘价。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存在下行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云服务业务推进缓慢;行业竞争加剧;盈利预测结果依托于诸多假设前提,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电子- 法拉电子(600563)】王芳:新能源大势所趋,薄膜电容龙头充分受益 法拉电子深耕薄膜电容领域多年,技术优势明显。公司深耕薄膜电容行业50余年,公司在产品质量稳定性、交付成本、技术服务等方面得到客户的认可,在国内薄膜电容行业处于龙头地位,拥有规模优势;薄膜电容产品以新能源车、风电光伏、工业控制为核心应用领域,目前公司主导产品已进入国内外主流品牌供应链,技术优势明显。 新能源大势所趋,打开薄膜电容成长空间。1)新能源车领域:新能源车当前渗透率已超过10%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未来渗透率将快速提升,目前新能源车中高压系统以薄膜电容为主流方案,薄膜电容单车价值量2021年为300元,后续电动车为了提升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需将电压平台由400V提升至800V甚至1000V,薄膜电容单车价值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新能源车领域2025年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空间达78亿元,2021-2025年CAGR为41.5%。2)光伏、风电、储能领域:“双碳”目标下“十四五”期间将迎来新能源市场化建设高峰,预计我国光伏、风电、储能领域需求增长迅速,预计未来新能源领域2025年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空间达47亿元,2021-2025年CAGR为25 %。3)新基建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亦将蓬勃发展,进一步带动工控领域薄膜电容发展。 公司为薄膜电容领先企业,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公司为薄膜电容供应商第一梯队,目前公司薄膜电容市占率已达到全球第三,全国第一,与国际龙头厂商相比,公司技术能力已无明显差异,且公司更具成本优势。公司积极布局光伏风电储能及新能源车领域,目前已开发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华为、阳光电源、锦浪等知名品牌为公司客户,客户优质,技术水平高,毛利率维持在40%左右,远高于国内同行平均水平,未来公司将借助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储能等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依托本土化优势及行业认证壁垒,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8.7亿元、50.6亿元、64.9亿元,同比增长38%、31%、28%,综合毛利率为40.4%、40.2%、39.5%,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13.3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长24%、29%、24%。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新建产能不及预期;3、行业竞争加剧;4、原材料价格波动;5、行业规模测算偏差;6、研报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风险 【煤炭】杜冲:行业复盘:策略思维看煤炭股——投资机会在哪儿? 依据DDM模型思考方式,探寻煤炭股投资机会。本文用策略思维看煤炭股,投资机会存在于:①DDM模型分子基本面驱动端(企业盈利)、②DDM模型分母期望报酬率带来的价值重估端(风险溢价)。据此,我们将2005年以来股指行情划分为三大牛熊周期(第一轮:2005年07月-2014年03月、第二轮:2014年03月-2020年06月、第三轮:2020年06月-至今),并详细拆解每轮周期的股价驱动因素。第三轮即本轮煤炭行情的核心逻辑:产能周期催化,供需错配带来行业高景气。当前,行情演绎由企业盈利端驱动,上行时间和空间有望持续超市场预期。 分子分母驱动逐步分化,分母驱动力更强。第一轮:2005年07月-2007年10月分子(+)分母(+),煤炭指数上涨863%;2007年10月-2008年11月分子(-)分母(-),煤炭指数下跌79%;2008年11月-2010年10月分子(+)分母(+),煤炭指数上涨297%;2010年10月-2014年03月分子(-)分母(-),煤炭指数下跌74%。第二轮:2014年03月-2015年06月分子(-)分母(+),煤炭指数上涨176%;2015年06月-2016年02月分子(-)分母(-),煤炭指数下跌57%;2016年02月-2018年02月分子(+),煤炭指数上涨66%;2018年02月-2020年06月分母(-),煤炭指数下跌48%。第三轮:2020年06月-至今分子(+),煤炭指数上涨153%。三轮周期、九次涨跌,分子分母驱动逐步分化。当经济进入增长平台期后,分母驱动力更强。 牛熊周期里,谨防“跌倒”陷阱,把握“爬起”机会。跌倒陷阱:1)PB、PE估值底:PB、PE估值跟随股价涨跌,是企业价值的后验指标,当股价处于低位时,意味着人们的预期不振,“估值底”是否已经形成尚不能确认,更难言扭转人们的预期;2)仓位低配:煤炭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已过,基金低配是常态,而非股票关注的理由;3)高股息率:股息率跟随股价变动,高股息率往往是跌出来的,不足以成为吸引新增投资者的催化剂。持续、稳定、可预期的高分红才会推动股价上行。爬起机会:1)风格切换是存量资金博弈情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调整的结果,把握板块切换的催化剂;2)无论分子端企业盈利改善,还是分母端风险溢价改善,皆可驱动股价上行。当分子分母端共振时,对股价的驱动力明显更强;3)坚持立体化选股思路,自上而下判断板块机会,自下而上优选龙头和高β标的。 投资建议:分子端:供需稳定且具备优质产能释放潜力,建议配置行业龙头中国神华以及长协占比高、盈利稳健的陕西煤业与中煤能源。分母端:细分市场领先,下游需求具备高弹性,优选高β公司动力煤标的兖矿能源和山煤国际、无烟煤标的兰花科创、喷吹煤龙头潞安环能、炼焦煤标的山西焦煤、平煤股份、盘江股份、淮北矿业、上海能源。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风险、资本开支与现金分红风险、宏观经济失速下行风险、历史规律失效的风险。 研究分享 【地产】陈立:多地楼市政策继续放松,需求侧刺激有望带动供给侧复苏 事件:近日,多地相关部门继续推出房地产相关政策宽松的指导性文件。 更多地区推出宽松及优惠政策引导楼市恢复。5月底6月初,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相继出台稳楼市的政策:宜春市首套房首付比下调至20%,新房每平米补贴300元;益阳市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由30万提升至45万元,首付比例最低20%;青岛市调整住房限购区域范围,优化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珠海市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同时,规定直系亲属可用公积金帮付首付和还贷;此外,四川眉山、山东东营、江西赣州等地也均出台公积金相关的政策调整,同样涉及到首付比例的下调,贷款额度的提升等。 政治局会议坚持“稳字当头”,5年前LPR下调。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因城施策“,引导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5月20日,央行授权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宣布5年期LPR为4.45%,较上月同期下调15个基点;在中央政策及金融层面定调后,地方也跟进进行更加灵活的调整,多地出台降低限购限售门槛、下调首付比例、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等相关的政策。 需求侧持续低迷,国企民企分化加剧:克而瑞公布2022年5月百强房企显示 top10、top11-30、top31-50房企1-5月累计全口径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42.7%、52.1%及64.0%,整体同比降幅略有收窄,但随着 5月中旬降息政策的出台,叠加疫情形势的好转及各地更灵活的政策持续推出,我们认为销售有望得到回升;从销售表现上看,国企优于民企,考虑到去年二轮集中供地以来,央国企逐渐成为拿地主力,我们预计未来供给端的复苏也让国企在销售端的表现进一步。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前总量数据没有出现实质性改善,调控政策仍以宽松节奏为主。在疫情陆续出现好转,抑制企业推盘的不利因素逐渐消除的过程中,伴随政策的持续宽松,供需两端共同改善将逐步驱动房地产复苏。板块机会逐渐从政策预期过渡至基本面改善,具备拿地与推盘能力的头部房企将最大程度受益于竞争格局与土地市场改善,实现销售规模与经营质量的双重反转。 持续关注三条主线:1)前期利空出尽、受益于集中供地政策优化的困境反转企业:万科A;2)竞争格局持续改善下的龙头房企:绿城中国、保利发展;3)高评级的稳健经营民企:滨江集团、旭辉控股集团。 风险提示:融资环境收紧超预期;疫情持续冲击房地产销售;土地市场出让规则变化;房地产销售政策变化;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引用数据滞后或不及时。 【医药-药明康德(603259)】祝嘉琦:上海地区业务基本恢复,维持Q2及全年指引不变 事件:2022年06月05日,公司发布经营状况更新,宣布在上海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基本恢复正常。 上海地区生产经营活动基本恢复,Q2及全年收入增长指引不变。2022年4月及5月,公司持续强化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与CTDMO(合同测试、研发和生产)策略有效实施,同时积极配合落实上海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多地运营及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及时制定并高效执行业务连续性计划。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仍将实现此前公告的63-65%的增长,2022年全年有望实现收入增长65-70%。 五大板块不断发力,长期成长可期。1)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端到端、一体化”CRDMO商业模式持续兑现:①小分子药物发现服务(R):作为前端漏斗持续引流项目,为后端不断高增奠定基础。②CDMO(工艺研发和生产):“追随并赢得分子”进展顺利,2021年商业化项目达42个(同比+50.0%),叠加新产能不断释放,有望迎来新一轮高速成长期;2)测试业务(WuXi Testing):①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药械检测全面,后续随产能逐步投产后持续高增可期;②临床CRO及SMO:SMO规模优势显著,同CDS相互引流有望带来新增量。3)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模型储备丰富,随着实验室产能不断扩张,我们预计收入规模有望延续近几年快速增长势头。4)细胞与基因治疗CTDMO(WuXi ATU):先发优势享受行业红利,国内增长迅猛,海外疫情恢复后有望重归快速增长轨道。5)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首个销售分成项目申报NDA,有望逐步享受新药成功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公司2022年订单饱满,商业化项目有望持续落地,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368.17、440.73和542.83亿元,同比增长60.75%、19.71%、23.17%,归母净利润84.85、98.91和128.92亿元,同比增长66.46%、16.57%、30.34%。公司所处赛道高景气,“一体化、端到端”策略有望夯实竞争壁垒,驱动公司长期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新药研发投入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食品饮料-中粮家佳康(1610.HK)】范劲松:成本管控优异的全产业链弹性标的 中粮家佳康是中粮集团旗下的肉类业务平台,是中国领先的全产业链肉类企业。2002年,其前身武汉中粮肉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当时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高度分散,未实现大规模养殖。同时,我国食品安全及质量以及环境保护问题不断凸显,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于是,秉承着“引领行业安全标准,保障国民肉食食品安全”的理念,中粮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于2009年正式成立,并且成为中国首批采用大规模生猪养殖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业务包括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及屠宰分割、生鲜猪肉及肉制品生产、经销与销售,以及肉类产品进口分销。 2016年上市前,公司已在中国大陆拥有47个生猪养殖厂、2个屠宰加工厂、2个肉制品加工工厂。随后,布局全国,目前已拥有100余个高标准生态养殖基地,产能持续扩张,2021年上半年,生猪养殖产能达602.1万头,达到设计产能规模。2021年4月公司引进1500余头丹麦纯种猪,来扩充核心群,为产能继续扩张提供种源保障。家佳康和万威客为公司的两个核心品牌,以保证高标准食品安全和品质为品牌核心价值。 生猪养殖业务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中粮家佳康生猪出栏量343.7万头,同比提高68%,实现净利润26.79亿元,综合营业收入5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9.39%。背靠中粮,公司对期货有着独到的预判,在猪价普遍下行的区间运用套期保值提前锁定利润。2021年生猪养殖产能达602.1万头,近年将保持100 万头/年的速度稳步扩张。 生鲜猪肉产品主要为冷鲜猪肉。2021年,中粮家佳康生鲜猪肉销量16.57万吨,同比提升52.15%,盒装猪肉销量同比增长43.6%,达5017万盒。公司顺应消费习惯的改变,持续推进品牌差异化。肉制品通过「万威客」、「家佳康」两大品牌覆盖国内主要一线城市的肉制品消费市场。肉类进口分部在猪价下行的大环境下,积极调整应对策略。减少进口量,转为向需要进口业务的客户提供代理服务收取代理费。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生猪出栏量分别为400万头、500万头、600万头,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3.5亿元、201.6亿元、213.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4亿元、22.9亿元、22.3亿元,同比变化284%、171%、-2%。 风险提示:畜禽疫病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新冠疫情反复等。 【农林牧渔】范劲松:中泰农林牧渔周观察之粮农组织预计粮食问题或持续至2023年 事件:本月初,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尽管包括印度、美国等国家的作物状况改善,供应增加,但由于全球粮食、肥料主要出口国的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持续冲突,2022年全球谷物产量很可能在连续三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预计粮食价格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表示,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如果接下来俄乌两国的肥料及粮食无法出口,可能会对2023年的全球农业继续产生冲击。 简评:尽管全球粮食的供需紧张不及本世纪初,但当前贸易流占比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各国生产能力的差异与区域的人口增长、需求增长难以匹配,导致全球粮食更多依赖贸易活动满足不同消费国的粮食需求。当前全球粮食危机更多体现为结构性、均衡性的困境,在当前动荡的国际时局之中显现的更加突出。 22/23年度将是国内粮食市场连续第五年产不足需的年份,进口依存度的提升让国内粮价的波动更多遵循全球粮价的步伐。我国通过储备库存的调节一定程度缓解了进口成本输入压力,但伴随下半年养殖利润、餐饮需求回升以及储备库存的下降,玉米、小麦、稻谷的价格仍存在上涨动能。我们认为,在生产资料大幅上涨以及“稳定种植面积”的政策目标下,适当高价对保障农民种植意愿十分必要。 产量以及出口的不确定性让市场对粮食安全主题更受青睐 1、产量的不确定性:(1)由于COVID-19、气候异常、地缘冲突等多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单产陷入增长的瓶颈。在全球粮食面积下滑的背景下,全球化肥、种子等生产物资的流动受阻,加大了单产的下行风险加大,或大幅压缩最终的产量水平。(2)国际水稻研究所5月报告预测,22/23年度全球水稻产量可能下降10%,其高级农业经济学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如果乌克兰危机继续下去,影响可能会更加严重。(3)国际粮农组织5月报告中表示,有49%的冬小麦以及38%的黑麦处于战事之中,它们将在7-8月面临收获。(4)美国玉米的种植进度是2000年以来的第三慢速。 2、出口的不确定性:(1)尽管俄罗斯承诺22/23年度更多的小麦出口,但在天然气尝到“甜头”后,不排除其将卢布令延伸至粮食与化肥。5月末,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宪法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克利沙斯表示赞成用卢布支付粮食和化肥供应费用。(2)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3日表示,俄罗斯并未阻挠乌克兰粮食出口,但对俄实施新的制裁只会使情况继续恶化。针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的制裁与实现乌克兰农产品便捷的出口,已成为不可调和的悖论。(3)截至5月末,已有超过20个国家发布了农产品出口限令,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核心农作物。 粮食安全主题的投资机会还在持续,建议关注苏垦农发、北大荒的主粮种植板块,以及荃银高科、大北农等种业板块。 风险提示:下游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农业政策落地不达预期。 【化工】谢楠:石化行业点评:欧佩克+加速增产,执行效果有待观察 事件: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2日,OPEC+以视频方式举行第29次部长级会议,会议决定将9月份计划的整体产量调整平均分配43.2万桶/日增加给7月和8月。这相当于OPEC+同意在7月、8月增产64.8万桶/日,较此前计划的增产43.2万桶/日增加约50%。但该增产协议并未给油市紧张情绪降温,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不跌反涨。当日Brent原油期货结算价为117.61美元/桶,相较前一日的116.29美元/桶上涨1.32美元/桶,6月23日继续上涨至119.72美元/桶。WTI原油保持相同增长趋势,6月21-23日期货结算价分别为115.26美元/桶,116.87美元/桶和118.87美元/桶。 点评: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OPEC+迫于压力加速增产。国际油价自2020年4月低点以来持续复苏,进入2022年之后,俄乌冲突引发全球原油供给恐慌,国际油价持续暴涨,3月8日一度超过137美元/桶,创下2010年以来最高油价记录。EIA在其5月份的STEO中预计2022年Brent原油平均价格为103.35美元/桶,2023年为97.24美元/桶,原油价格长期处于高位。OPEC+决定提前一个月完成原增产计划,将原本应在9月增产的43.2万桶/日分摊至7-8月,即每月各增产64.8万桶/日(较原计划43.2万桶/日增加50%),到8月完成原定于9月完成的增产目标。美国希望通过要求OPEC+提高原油产量缓解市场对供给面的担忧,从而遏制油价继续上涨。据EIA统计,由于西方国家制裁,4月份俄罗斯原油产量环比下降100万桶/日,而随着欧盟对俄罗斯原油禁令逐渐施行,俄罗斯原油供给或将减少300万桶/日。同时,本次增长将按比例分配给OPEC各成员国,而根据IEA统计,除伊朗外,OPEC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沙特和阿联酋两国,分别具有剩余产能184万桶/日和109万桶/日,其他多数国家已基本没有可以响应增产计划的有效产能。我们认为,在现实面前,本次OPEC+增产计划或将“有心无力”,实际增产数量不及计划数量,同时也无法弥补由于俄罗斯原油制裁带来的供给缺口,全球原油市场仍将维持供不应求格局。 OPEC+减产执行率持续走高,本次加速增产或将“有心无力”。跟据新浪财经等新闻报道,我们梳理了本轮OPEC+减产过程,本轮减产于2020年5月开始,OPEC+计划以2018年10月份产量为基准,自2020年5月1日起减产970万桶/日;2020年7月1日至12月减产770万桶/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减产580万桶/日。2021年8月,OPEC决定在减产基线基础上,增加的40万桶/日的原油产量至2022年4月。因近期发生的俄乌冲突以及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制裁,导致全球石油供给下滑,2022年3月底,OPEC+决定将今年5月的月度总产量上调43.2万桶/日,并将协议延续至2022年底;在5月举行的第28次OPEC+部长级会议上,OPEC+再次拒绝美国提出的增长要求,决定6月仍将以43.2万桶/日的速度小幅释放产能。自2021年以来,OPEC+减产执行率持续维持在100%以上,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原油产量骤降,导致减产执行率大幅上升,2022年4月OPEC+减产执行率超过200%。OPEC+长期维持高减产执行率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其自身对于高油价的诉求,另一方面是受到各成员国有效剩余产能的限制。根据IEA统计,4月份OPEC剩余产能为537万桶/日,主要集中在沙特、阿联酋和伊朗,分别具有剩余产能184万桶/日、109万桶/日和125万桶/日,三国合计占比78%,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其他成员国数月来其实一直未能实现产量目标。 美俄原油供给弹性受限,全球油价有望维持高位。欧盟公告将全面禁止俄罗斯原油:受国际制裁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撤离俄罗斯,EIA统计4月俄罗斯原油产量下滑100万桶/日,同时欧盟于近日发布公告将逐步削减俄罗斯石油进口,欧盟计划在6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罗斯海运原油,这占欧盟进口俄原油的三分之二,并在8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石油产品。到2022年底,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将减少90%。严厉的国际制裁导致俄罗斯原油或将有高达300万桶/日供给缺口。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较基准布伦特原油现货的贴水幅度长期走高。6月3日,乌拉尔原油价格比即期市场布伦特原油现货价低39.1美元/桶。美国增产缓慢库存见底:本周美国石油钻机数量为574座,与上周持平。进入2022年以来,国际油价暴涨,但美国活跃钻机数量却增长缓慢,在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新井挖掘,美国页岩油企业优先选择加大对库存井(DUC)的完井操作,据EIA统计,美国DUC数量自2020年8月以来持续下降,至2022年4月已降至4223口,下降近50%。DUC持续下降或将导致2022年美国原油增长有限。3月底,美国宣布将在6个月内释放共1.8亿桶战略石油储备。截至今年3月25日,美国SPR储备为5.683亿桶,按计划释放1.8亿桶原油后,美国剩余SPR仅为3.883亿桶,逼近IEA所规定的最小SPR储备量。5月27日,美国SRP仅5.27亿桶,位于1987以来最低位置。 投资建议:油价上涨拉动石油企业业绩,上游资本开支回暖,相关化学品价格增扩,建议关注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曼石油、中海油服、迪威尔、宝丰能源、卫星化学等企业。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不稳、OPEC+政策变化、俄罗斯制裁变动、全球疫情反复。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研究)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研究![]()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